在填报志愿时,"平均分"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其具体含义和作用如下:

一、平均分的定义

填志愿时平均分是指什么

平均分指考生被某院校录取时成绩的 算术平均值,即该校已录取考生中所有成绩的总和除以考生人数。例如,某高校某专业录取了100人,总成绩为75000分,则该专业近年录取平均分为750分。

二、平均分的特点

非算术平均值

平均分不等于最高分与最低分的简单平均,而是受所有分数分布影响,通常位于最高分与最低分连线的 下方(约20%-50%的偏差)。

分布规律

高分段考生较少,低分段考生较多,导致平均分向低分段倾斜。部分学者提出用3/8法则(平均分=最高分×3/8+最低分×5/8)或2/5黄金线法(平均分=最高分×2/5+最低分×3/5)估算更合理。

三、平均分的作用

填志愿时平均分是指什么

评估录取难度

通过对比考生分数与该校平均分,可判断自己在该校的录取竞争力。例如,某高校某专业平均分600分,考生考了650分,则处于中上水平。

判断相对位置

平均分可作为考生在院校中的 位次参考。若考生分数高于该校近年平均分,通常能在该校处于前20%-30%的录取范围内。

注意事项

- 不同省份、不同专业的平均分无直接可比性,需结合本省高考整体情况分析;

- 部分院校会公布 专业平均分(如物理类、历史类),需注意区分院校整体平均分与具体专业的录取门槛。

填志愿时平均分是指什么

四、其他参考维度

位次:

考生在全省的排名比分数更可靠,可通过院校近3年在本省的录取位次进行对比;

征集志愿:普通类高校的征集志愿分数线通常高于普通批,需单独关注。

建议考生结合自身分数、位次及专业偏好,综合判断是否适合报考某院校。若需更精准的定位,可参考该校近年在本省的 一分一段表或咨询学校招生办。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