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填报志愿通常被称为 征集志愿,是高考录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以下是具体说明:
一、定义与时间
定义 征集志愿是指在高考成绩发布后,针对第一志愿未录取或分数未达要求考生开放的第二次志愿填报机会。该环节由省级教育考试院统一组织,考生需根据高校招生计划缺额填报志愿。
时间
具体时间因省份和年份不同而有所差异,但通常在本科一批录取结束后进行。例如,部分省份的征集志愿安排在6月28日左右。
二、参与条件
未被第一志愿录取: 考生必须未进入第一志愿院校的录取范围; 符合缺额要求
三、填报策略
分数定位
优先选择录取分数比第一志愿略低的院校,同时关注院校在本省的招生计划和往年录取数据。
志愿组合
- 可填报多所院校(如5所),遵循平行志愿原则,即所有填报院校同时录取,按分数从高到低匹配;
- 建议设置“冲一冲”“稳一稳”“保底保”三档院校,平衡风险与机会。
四、注意事项
信息核查
填报前需确认自身是否符合征集志愿资格,包括学籍、体检结果等;
- 关注省级教育考试院发布的招生计划调整信息。
避免误区
- 已被第一志愿录取的考生无法参加征集志愿;
- 不同批次的征集志愿分数线有独立计算规则,不可跨批次填报。
五、补充说明
部分考生可能对“二次填报志愿”与“补录”混淆。二次填报是主动调整志愿,而补录是高校因名额未满被动开放的机会,两者机制和参与条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