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资讯 > 报考指南 > 填志愿时什么是计划性质
在填报高考志愿时,“计划性质”是指高校录取时对毕业生去向的分配方式,主要分为以下类别:
一、计划性质的主要分类
定向计划 录取时已确定毕业去向,通常为特定单位或地区服务。定向生可免交学杂费,并享受定向奖学金,表现优异者可获研究生资格。
非定向计划
不限定毕业去向,由考生自主选择工作单位。部分省份分为“普通高校非定向计划”和“专项计划”:
- 普通非定向: 通过学校推荐或双向选择就业,部分省份需缴纳少量费用; - 专项计划
其他类型 包括国防生、贫困专项生等特殊类型,需符合专项计划要求。
二、填报注意事项
志愿与计划匹配:
需在志愿中明确标注计划性质(如“普通本科”“专科”),并与学校招生计划一致;
批次与科类:部分省份将计划性质与录取批次(如提前批、本科一批等)及科类(文/理/艺)结合设置;
信息核对:建议仔细阅读招生章程,确认具体条款,避免因理解偏差影响志愿填报。
三、常见误区
部分考生可能将“计划性质”与“招生计划数”混淆:
招生计划数:高校在某省计划招收的指标数,可能通过追加录取等方式调整;
计划性质:侧重毕业分配方式,而非招生名额。
建议以高校官方发布的招生计划为准,并结合自身情况选择最适合的计划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