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考志愿填报,俞敏洪结合自身经历和观察提出了以下核心建议,供考生参考:

一、地区选择原则

俞敏洪教你如何填志愿

尽量远离家乡

俞敏洪反复强调,考生应优先选择非出生地、非家乡的大学,尤其建议远离户籍地。他以“树挪死,人挪活”为例,认为异地求学能锻炼独立性和适应能力,帮助形成更广阔的视野。

避开原生城市

除特殊情况外,不建议选择自己出生的城市就读大学。长期在原生环境中生活可能形成依赖心理,而异地环境能更有效地促进个人成长。

优先选择经济发达城市

大城市(如武汉、西安、郑州等新一线城市)通常拥有更多优质教育资源、实习机会和职业发展平台,有利于提升综合竞争力。

二、其他关键建议

俞敏洪教你如何填志愿

结合兴趣与志向

选择专业时,应优先考虑个人兴趣和未来职业规划。兴趣是持续学习的动力,而志向则能指引长期发展方向。

理性看待分数与城市标签

高分并非决定命运的唯一因素,普通高校同样能通过特色专业和平台实现个人价值。盲目追求一线城市可能忽视了与自身匹配度更高的城市。

平衡风险与机遇

虽然大城市机会多,但竞争也更激烈;中小城市可能竞争压力较小,但发展空间有限。考生需根据自身抗压能力和目标进行权衡。

三、填报志愿的最终建议

俞敏洪教你如何填志愿

分数与志愿的匹配:

在分数允许的范围内,优先选择综合实力强、发展潜力大的城市。

参考多方信息:结合高校排名、专业设置、就业前景等多维度信息,避免仅凭片面资料决策。

心理准备与独立意识:异地求学可能面临适应问题,建议提前做好心理建设。

总结:俞敏洪的建议核心在于“离乡、入大、结合兴趣”,既强调环境对个人成长的促进作用,也提醒考生关注内在动力的培养。考生可根据自身情况灵活调整,最终目标是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