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资讯 > 报考指南 > 跨年报销收入怎么填报
关于跨年报销收入的填报,需根据费用归属期和发票取得时间,结合会计准则和税务规定进行正确处理。以下是具体说明:
一、收入确认原则
权责发生制原则 会计核算应遵循权责发生制,即收入和费用按权利义务实际发生期间确认,而非现金收付时间。例如,2022年12月发生的费用,即使2023年才报销,仍应计入2022年费用。
发票与收入确认的关系
发票是会计核算的原始凭证,但并非收入确认的必要条件。只要费用属于本期且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即使未取得发票,也可先进行会计处理。
二、具体填报方法
正常情况处理
- 若跨年费用在次年1月报销,需在次年(如2023年)的账簿中完整记录。例如,2022年12月的差旅费发票在2023年1月报销,应计入2023年费用。
发票跨年处理
- 若发票跨年(如2022年12月发票在2023年报销),需在2023年申报时一并计入当年费用,无需调整。
预提费用与应付账款
- 对于已发生但未付款的费用(如租金、工资),需在期末预提,次年报销时冲回。例如,2022年12月预提2023年租金,2023年收到发票后冲回。
三、税务处理要点
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 跨年费用若在次年取得发票,可计入当年企业所得税前扣除,但需符合税法规定。
汇算清缴调整
- 若次年未取得发票,需调增应纳税所得额并补缴企业所得税。
四、操作建议
系统设置: 使用财务软件时,可在“费用管理”模块选择“新增费用”,将“费用日期”栏填写为实际发生年份(如2022年12月),系统会自动归类至正确年度。 注意事项
通过以上方法,可确保跨年报销收入的合规性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