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解读 > 数学应用 > 教师上课时长控制在多少
教师上课时长需根据教育阶段、学科及学校安排综合确定,具体如下:
一、基础课时标准
小学教师 - 语文、数学:每周14节
- 其他专任科目(如音乐、美术、科学等):每周18节
- 班主任兼任主科时:语文/数学/英语每周不少于16节
初中教师
- 语文、数学、英语:每周10-12节
- 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每周12-14节
- 其他科目:每周14-16节
高中教师
- 语文、数学、英语:每周10-12节
- 通用科目(物理、化学、生物等):每周12-14节
- 体育、音乐等:每周14-16节
二、单日课时安排
常规情况: 多数教师每天2-3节课,每节课45分钟。例如,初中语文教师每天3节课,总时长约3小时。 学科差异
三、实际工作时长
教学相关:每天备课、批改作业等非教学工作需额外2-3小时,综合工作时长可达6-8小时。
跨年级科目:跨年级同一科目每周加0.5课时,跨年级不同科目加1课时。
四、特殊群体调整
老教师/班主任:满55岁男教师、满50岁女教师课时量降低20%;班额65人以上教师课时量降低10%。
病假/产假:可酌情减少课时量。
总结:教师上课时长以学科和年级为基准,实际每日工作量远超法定标准,需平衡教学与备课、教研等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