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死亡211”的称呼,主要源于中国部分高校考研竞争的极端难度,这一现象在多所高校均有体现,以下是具体分析:
一、报考人数与录取比例的极端差异
苏州大学 每年报考人数超3万人,而录取仅约1000人,报录比高达23:1。其热门专业如应用经济学、药学等报录比甚至超过20:1,竞争压力居全国高校首位。
上海大学
2022年报考1.84万人,录取5099人,整体报录比约5.8:1,部分热门专业(如金融)报录比高达22:1。其地理位置优越、就业前景佳,吸引大量考生,但录取门槛极高。
暨南大学
被称为“死亡211”之一,考研竞争同样严峻。该校报考人数多且录取名额少,导致大量考生落榜。
郑州大学
作为另一所“四大死亡211”高校,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考研调剂申请2700份,录取仅300人,报录比超90%。
二、其他相关因素
地理位置与就业优势: 上海大学、苏州大学等地校因行业资源丰富、就业竞争力强,吸引更多考生。 培养模式与声誉
三、总结
“死亡211”的称号并非贬义,而是对高校考研难度的一种形象化表达。这些高校凭借学术实力、地理位置或行业资源吸引考生,但录取竞争的激烈程度远超普通高校。考生需具备优异的综合素质和强烈的竞争力,才能脱颖而出。